【中国教育报】商科人才的经院实践

发布者:工商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23-01-06浏览次数:305

《中国教育报》2023年1月5日第12版


    实践育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当前,数字经济迅猛发展,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机制的不断涌现对商科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牢新时期实践育人方向、明晰育人路径、凝聚育人合力、提升育人效能是商科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商科人才为己任,不断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中心四维度三融合”实践育人体系,解决了传统实践育人理念旧、育人体系散、育人路径窄、育人效能低的问题。近3年来,学院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整体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以“一中心”为目标,明确实践育人出发点

    “一中心”即以培养“高素质、强专业、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应用型商科人才为中心。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学院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面向定位,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类型定位,恪守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勇于担当作为的政治素质定位,精业务强技能的专业能力定位,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的专业精神定位。“一中心”既是学院实践育人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

    以“四维度”为抓手,找准实践育人切入点

    “四维度”即“训(实验实训)、研(科研立项)、赛(学科竞赛)、行(社会实践)”,是学院推进实践育人的抓手和载体。

    以实验实训为抓手,培养学生从理论学习向应用场景转换的能力。学院坚持强化实验实训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共建各类实验课程17门,实验学分占总学分的25%。学院通过创新实验体系、优化实验平台、整合实验资源,各专业形成了“课程实验—专业ERP实验—经营管理综合仿真实习”三层次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了从知识场景到专业场景、再到经营实战场景融会贯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育生态链。 

    以科研立项为抓手,培养学生从知识构建向科研创新转换的能力。学院秉持“以学促研,以研促创,以创促学”,强调科研立项与课程、实训、竞赛、社会实践有效衔接。通过强化管理,将学生科研立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通过构建“学生—教师—学院”三位一体的政策支持和工作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近年来,学院每年立项学生科研项目120多项,学生科研参与率达43%,相关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从专业技能向实战对抗转换的能力。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一是加强学科竞赛顶层布局,围绕专业特色,着力打造“一专业一赛事,一赛事一品牌”;二是推进团委与专业联动机制,形成组织、指导分工联动的工作机制;三是建设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提升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内驱力。近年来,学生每年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奖项40余项、省部级奖项70余项。

    以社会实践为抓手,培养学生从学校学习向社会工作转换的能力。“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学院坚持“立德于心,育人于行”。围绕“三下乡”、志愿服务、党史宣传、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红色教育等主题实践,共组织学生实践团队80余支,足迹遍及20多个城市,形成各类调研成果100余项。学院通过加强宣传动员、鼓励教师带队、做好精品推荐、提供条件保障等举措切实提升实践育人效果。近3年,学院共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等国家奖项4项、省级奖项3项。20余篇社会实践成果在《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发表。

    以“三融合”为路径,强化实践育人发力点

    “三融合”即“思政与实践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与产业融合”。

    思政与实践融合。学院始终坚持思政育人铸魂的主渠道,将理想信念、社会担当、管理伦理等思政元素植入实验实训环节,将社会实践作为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涵养品质、锤炼意志、强化担当的主要渠道,坚持以思政引领实践育人体系。

    理论与实践融合。在构建实践育人体系中,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互融。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的方案;在实验实训设计中,坚持以理论应用为基础设计方案和实验内容;在实践指导中,坚持理论教师与实践导师相统一。

    教学与产业融合。学院依托“百校联百县”校地合作平台,强化专业与地方、企业、岗位对接。学院相继组建了中百仓储经理预备班、中商营运经理预备班,共建有各级各类实习实训基地60余个,通过深度推进产学融合,形成了全方位、全链条的产学协同育人模式。

    (冷凯君 熊俊峰 叶敏)